close








假日連連無聊又不想出門,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好玩的東西。逛來逛去,突然看到我的媽媽欠栽培: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(2) 好像很不錯的樣子! 價格也不貴,但買東西就是要貨比三家,趕快來查查還有什麼地方有賣 我的媽媽欠栽培: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(2) 。逛了好久,找到這裡賣的我的媽媽欠栽培: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(2) 最便宜。二話不說就給他下單喔。如果大家對我的媽媽欠栽培: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(2) 也有興趣,快來看看下方的介紹吧

我的媽媽欠栽培: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(2)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taaze.tw/apredir.html?ap128023172_a_11100668413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阿嬤的過去式、媽媽的未來式,成就了楊富閔的寫作進行式。

青春的自我,老去的故鄉,轇轕出解嚴後臺灣囝仔的心靈小史。

電子雞、《漢聲小百科》、巴斯克林……楊富閔回憶童年的成長,那些有滋有味教人反覆咀嚼的昔日美好,在城鄉風景和人倫關係的劇烈變動中,似乎也隨著遠逝的歲月而漸行模糊了起來。

楊富閔以母親為軸心的念想溢於言表。他說蜈蚣陣是自己最心愛的民俗陣頭,「因為是母親緊牽我的手,滿身大汗陪我完成的祈福儀式」。他寫媽媽考到駕照,「我慶幸母親無照駕駛小鄉村長達三十年的紀錄可以了結」,但還是開心不起來,因為媽媽「前些年出了次車禍,理由是她車速給放太慢,綠燈過到路中央紅燈就亮了。」;也寫父母爭執後,媽媽騎機車疾行而去,「可經驗告訴我──母親很快會折回,且會靦腆地說:『北勢洲橋頭,有警察仔佇咧閘。』」警察未必如此勤勞,出了大內便無處可去的母親,總知道如何拿捏情緒的界線。

楊富閔開創了新鄉土的書寫形式,他通過各種玩耍或研究時所接觸到的雜什與新聞資料,重新鏈接大內農村的集體記憶。那些生活中必然得納入走踏範圍的亭仔腳、寺廟、理髮廳、果園、安親班……等,都是楊富閔銜接鄉村和都市的祕密符碼。一個身影一個腳印,楊富閔走出故鄉,也踏踩出神秘的人類學路線。他反思自我與故鄉的關係,除了真摯的情感,更具備了知性的思智,以及「想為故鄉做點事」的責任擔當,卻發現故鄉原來是偏鄉……

年輕的臺灣囝仔楊富閔,在書桌上遊走出自己的故鄉,並透過故鄉情事的描摹、記憶與撰述,認識臺南到認識臺灣,進而追索個人的寫作心靈地圖,流光與暗影交輝。「寫成一個老作家。」這是楊富閔的自我期許,也是文壇對這位「大內」高手的期盼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6125282A3DB8D2E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sygirl0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